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梳理出一批重大项目,只待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下达,项目谋划重要方向:“两重”建设!

来源: 时间:2024-06-06 15:42:12 浏览次数:

5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5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已梳理出一批符合“两重”建设要求、可立即下达投资的重大项目,待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加快建设。
图片

新华社记者:请问国家发改委在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投资项目落地方面进展如何?下一步还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李超: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从三方面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项目储备。从今年2月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组织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梳理储备今年能开工建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同时,联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完善重大项目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机制,并组织召开全国视频培训会,指导帮助地方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细化任务举措。组织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视频会议,布置各地方进一步细化落实“两重”建设重点任务。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明确“硬投资”项目细化要求和“软建设”具体举措,“软建设”是指为保障投资项目建设而推进的制度建设,并根据需要制定出台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是做好第一批项目下达准备。按照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召开的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工作部署,在前期开展工作基础上,梳理出一批符合“两重”建设要求、可立即下达投资的重大项目,待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加快建设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牵头会同有关方面,认真做好“两重”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是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统筹做好项目筛选、推进实施、督导评估、改革任务落实等工作。同时,有效发挥财政金融、行业管理、要素保障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二是做好“硬投资”项目组织实施。加快项目筛选和计划下达,组织各地方和有关中央单位按照要求报送项目,会同行业管理部门做好项目筛选。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统筹,用好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地方政府投资等各类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督促指导各地方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分级分类做好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出台管理办法,明确从项目谋划储备到监督检查的各项要求。

三是加快“软建设”政策出台落地。会同有关方面建立“软建设”任务清单,抓紧推进相关政策举措出台实施,以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矛盾,更好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四是加强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对“硬投资”任务,会同有关部门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定期调度项目进展,组织开展实地督导,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实施。对“软建设”任务,建立督促落实机制,促进各项配套政策和改革举措见到实效。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延伸阅读:

什么是“两重”?

按照国务院视频会的提法,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但会议通稿没有提具体是哪些“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哪些重点领域“的”安全能力”建设。我们可以根据“十四五”规划等作一个整理。


当前国家重大战略的重点方向:

  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2.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以实现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

  3.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4. 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5.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推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6. 国家安全战略: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提高国家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

  7.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包括的范围也很广,除了2023年特别国债支持的灾后恢复重建、骨干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外,涵盖经济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多个方面

如,在城市建设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即包含以下内容:

  1. 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建设:这包括能源系统、水利资源及排水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邮电通讯系统、环境绿化系统以及防灾和战备系统等的安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建设是确保城市正常运转和居民生活安全的基础。

  2. 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城市需要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包括灾害预警、应急响应、救援和恢复等各个环节。这要求城市在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考虑防灾减灾因素,确保城市的韧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支撑,包括公共安全法规制度、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等。城市需要建立健全的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公共安全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城市公共安全。

  4. 城市网络安全建设:随着城市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城市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护城市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

  5. 城市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建设:城市需要建立健全的消防安全体系,包括消防设施的建设、消防队伍的建设、消防安全法规制度的完善等。同时,城市还需要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6. 城市能源规划与建设:城市能源规划与建设需要科学规划城市的能源资源布局,合理配置各种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同时,城市还需要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在国土空间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灾害防治基础设施:针对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建设相应的监测预警系统、应急避难场所和救援通道等基础设施,以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减少灾害对国土空间安全的威胁。

  2. 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监管和管理,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等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土空间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3.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系统,包括电力、燃气、石油等能源设施,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和稳定,为国土空间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4. 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包括水库、堤防、排涝设施等,提高水利设施的抗灾能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国土空间的水安全。

  5.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为国土空间的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6. 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加强公共安全设施的建设,包括消防、应急救援、医疗救治等设施,提高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7.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等设施,提高信息化水平,为国土空间安全提供信息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信在国家“两重”的《行动方案》里将包含这些内容。

今后,“两重”将是地方政府谋划项目、争取上级资金的重点方向。

我们知道,在“两重”之前有“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这仍然是地方政府谋划项目的重要方向,也是专项债支持的重点领域。

不过,今后,地方政府要更加重视“两重”项目的谋划了。因为这是中央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重点方向。

同时,“两重”毕竟有点太重(重资产重基建),地方政府还要注意“一新”即:新质生产力。

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所谓“新质生产力”,即:指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详见: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新质生产力的“两重一新”将是地方政府谋划项目的重要方向。

以下是会议实录

李超: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新闻发布会。我是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按照惯例,我先通报四方面情况,之后再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第一方面,发用电情况。

从发电量看,1—4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发电293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4月份发电6901亿千瓦时,增长3.1%;其中,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分别增长1.3%、21.0%、5.9%、21.4%。

从用电量看,1—4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0%;分产业看,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10.1%、7.5%、13.5%和10.8%;分地区看,11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10%。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0%。

第二方面,投资项目审批情况。

1—4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0个,总投资3207亿元,主要集中在高技术、水利等行业;其中,4月份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0个,总投资1152亿元。

第三方面,近期出台的政策文件情况。

第一项是《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将于6月1日起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保护补偿的规定和要求,以综合性、基础性行政法规的形式予以巩固和拓展,确立了生态保护补偿基本制度规则。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条例》落实,加快建立健全相关领域配套措施,为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第二项,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为规范招标投标市场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意见》明确了7方面20条政策举措,推动完善招标投标制度体系、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完善评标定标机制、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强协同高效监督管理、营造规范有序市场环境、提升招标投标政策效能。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切实把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细,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第四方面,近期拟举办的重大活动情况

中国—海合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将于5月23日至24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面向未来、携手推动中国与海合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期间拟举办主论坛、产业与投资合作推介会以及4场平行专题论坛。本次论坛将推动落实中国同海合会国家领导人就深化合作、推动发展达成的共识,巩固拓展能源石化、互联互通、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等领域合作,推动中国同海合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欢迎大家关注报道。 

以上就是我向大家通报的内容。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媒体。

01

总台央视记者

去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请问项目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后续还将如何巩固成效?

李超:

去年我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门用于支持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以及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相关资金已于今年2月前全部下达到各地方。

关于您关心的项目进展,我做一个简要通报,增发国债项目进展总体顺利,各地正在抓紧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在已落地的1.5万个项目中,已开工建设的约1.1万个,开工率超过70%。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进展较快,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8省市项目开工率达到80%左右。一批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教育、医院、道路、供水等项已基本完工,能够在汛期前投入使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青山水库、北拒马河治理、大清河治理、枣林庄枢纽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其他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开工前准备工作。4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全国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实施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积极推动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特别是推动加快防汛、水毁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重点恢复重建工程在今年汛期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关于您的第二个问题,我理解是关心如何按时保质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充分发挥国债资金的效益。对此,我要通报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从资金下达、项目推进和过程监督等全链条做出了一系列安排,确保增发国债项目既能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也能发挥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增收、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作用,把这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一是建立了项目在线调度机制,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督促二是组织地方对项目进行自查,在此基础上,今年分三批对31个省份的项目开展全链条全周期式实地督导。截至4月上旬已完成第一批对北京、河北、天津等12个省市的实地督导,帮助地方解决困难、推动项目加快落实。三是进一步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真正把各项工程建成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02

新华社记者:

请问国家发改委在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投资项目落地方面进展如何?下一步还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李超:

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从三方面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项目储备。从今年2月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组织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梳理储备今年能开工建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同时,联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完善重大项目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机制,并组织召开全国视频培训会,指导帮助地方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细化任务举措。组织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视频会议,布置各地方进一步细化落实“两重”建设重点任务。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明确“硬投资”项目细化要求和“软建设”具体举措,“软建设”是指为保障投资项目建设而推进的制度建设,并根据需要制定出台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是做好第一批项目下达准备。按照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召开的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工作部署,在前期开展工作基础上,梳理出一批符合“两重”建设要求、可立即下达投资的重大项目,待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加快建设。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牵头会同有关方面,认真做好“两重”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是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统筹做好项目筛选、推进实施、督导评估、改革任务落实等工作。同时,有效发挥财政金融、行业管理、要素保障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二是做好“硬投资”项目组织实施。加快项目筛选和计划下达,组织各地方和有关中央单位按照要求报送项目,会同行业管理部门做好项目筛选。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统筹,用好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地方政府投资等各类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督促指导各地方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分级分类做好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出台管理办法,明确从项目谋划储备到监督检查的各项要求。

三是加快“软建设”政策出台落地。会同有关方面建立“软建设”任务清单,抓紧推进相关政策举措出台实施,以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矛盾,更好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四是加强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对“硬投资”任务,会同有关部门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定期调度项目进展,组织开展实地督导,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实施。对“软建设”任务,建立督促落实机制,促进各项配套政策和改革举措见到实效。

0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今年4月制造业PMI为50.4%,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请问如何看待制造业发展趋势?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制造业恢复发展?

李超: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反映制造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晴雨表”。正如您所关注到的,3、4月份制造业PMI均位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这反映出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有所改善,景气水平和企业预期持续向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个具体分析。

从生产看,4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为52.9%,为2023年4月以来最高,反映出制造业企业生产扩张有所加快。

从需求看,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增长,货物出口恢复增长;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51.1%、50.6%,也反映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恢复。

再来看结构,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0%,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投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1—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7%,投资结构优化为产业结构优化夯实了基础。同时,中型企业、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7%、50.3%,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2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反映中小制造企业保持恢复发展势头。

我们看到,推动制造业持续恢复发展的有利条件正在积聚。比如,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3%,连续3个季度增长,利润增长为企业扩大再生产等提供了有力支撑;1—4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9.7%,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5.5个百分点;4月份制造业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2%,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这些都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信心总体稳定。

总的看,我国制造业将继续保持恢复发展、结构优化的态势。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切实提高制造业发展质效。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落实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促进国内消费方面,加快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快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消费和文旅等服务消费,加大力度培育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等新增长点。同时,要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04

经济参考报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政策一致性评估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李超:

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是加强宏观政策统筹协调的重要手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这项工作,对各部门出台有关政策文件与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各项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近期,我们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第一个方面,优化评估制度顶层设计。在近年来开展一致性评估工作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估制度,确定非经济性政策纳入一致性评估的范围,对评估责任主体、评估标准、评估工作流程、评估结果运用等予以明确,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第二个方面,高质量做好评估工作。针对拟出台的各项政策,根据年度宏观政策取向,科学精准评估各类政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对受理接受评估的政策,严格按照评估程序征求意见、研究论证、沟通协调,推动各部门根据评估意见不断调整完善政策,确保评估作用充分发挥。

第三个方面,加强评估队伍建设。集中精干力量成立评估工作专班,推动评估机制高效有序运转。推动各个部门不断提升自评估能力和质效,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对相关工作及时给予指导。推动相关方面在政策制定、出台、落实、调整等各个阶段都要保持与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促进政策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评估工作的质量效率,创新完善评估方式方法,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促进各方面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0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推进情况如何?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两次专题座谈会,并邀请民营企业参加,请问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李超: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出台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制定落实相关行动方案和政策举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加大中央投资对设备更新和循环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明确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同时,推动地方抓紧采取行动,北京等27个省市印发落实方案,因地制宜出台制造业贷款贴息、以旧换新补贴、消费券等支持政策。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正在持续释放。

需要指出的是,推动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我们充分尊重企业和消费者的意愿,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在工业、农业、建筑、医疗等设备领域,以及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领域,不少民营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具备优势,有能力、有条件、也有意愿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上个月,国家发展改革委2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11家民营企业对于这项工作的意见建议,鼓励有关生产企业、平台企业积极发挥作用。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部分家电企业、汽车企业已公布的以旧换新补贴计划金额超过150亿元;多家电商平台与生产企业合作投入超过100亿元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随着相关政策持续落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参与到这项工作中,让更多先进设备及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建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并推动落实“1+N”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引导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投入,更加全面深入的参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各方面工作。

01

南方都市报记者: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文件对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作出系列部署,请问文件对于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招标投标、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有哪些针对性政策举措?

李超:

招标投标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对未来一个时期招标投标改革创新的主要思路和重点举措进行了全面部署。对于您提到的公平参与、营商环境等问题,《意见》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举措。

第一个方面,是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针对各方面关切的招标投标领域地方保护、所有制歧视等问题,《意见》从完善政策、规范招标行为等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在政策制定方面,《意见》提出落实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规范招标投标政策制定,从源头上减少排斥、限制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同时,开展招标投标法规政策文件专项清理,对存在所有制歧视、行业壁垒、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的规定,及时予以修订或废止。在招标行为方面,规范招标计划发布,鼓励提前公示招标文件,同时加大招标文件随机抽查力度,对异常招标文件进行重点核查,减少招标文件中隐含的不合理限制条件。

第二个方面,是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秩序。针对各方关于加强招标投标领域监管、优化营商环境等期盼,《意见》作出了一系列具体安排。在压实监管责任方面,《意见》提出要在尊重行业和地方实际的基础上加强协同高效监管,通过编制行政监督责任清单等方式压实行政监督部门责任,并由地方政府按照领域归口、精简高效的原则明确主管部门和监管责任。在完善监管体系方面,招标投标领域的违法乱象与标前标后的管理不规范存在紧密联系,对此,《意见》提出强化多层次立体化监管,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协同监管,加强招标投标工作与投资决策、质量安全、竣工验收等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通过这些举措,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同时,《意见》提出要完善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向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移送线索的标准和程序,更好形成监管合力。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意见》还提出加快推广数字智能技术应用,制定全国统一的电子招标投标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加快招标投标领域数字证书全国互认,推广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同时,优化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运营招标投标电子交易系统。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意见》各项任务和举措落地,加快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标投标市场,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06

上海证券报记者:

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成功举办,请问今年活动主要有哪些特点?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节能降碳工作?

李超:

上周(5月13日—19日)是第3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今年的节能宣传周以“绿色转型,节能攻坚”为主题,锚定“十四五”目标任务加大节能降碳攻坚力度,深入交流工作经验,全面启动能效诊断,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多措并举推动能耗强度持续降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节能降碳对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绿色发展、维护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顺应发展潮流的生活理念和社会风尚,当然,节能降碳工作不会随着节能宣传周的结束而结束,而是贯穿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务求实效、持续有力做好节能降碳工作。

一是强化“十四五”后两年节能降碳工作。落实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十大行动,科学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同时,在能效提升、排放下降的过程中,着力保障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用能需求。

二是实施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当前我国有关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巨大。比如,超过60%的存量锅炉、电机、变压器等设备能效低于先进水平,超过1/3的存量建筑不满足节能建筑标准。要把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有机结合,扎实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深入挖掘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节能潜力,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三是健全节能降碳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强化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加快制订、修订一批节能标准,依法依规加强节能监察。

四是营造全社会节能降碳浓厚氛围。我们要看到,虽然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但能源利用方式仍较为粗放,要深化能源资源国情教育,全过程各领域遏制能源浪费,提升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和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推动各类主体落实节能主体责任,履行节能法定义务。

版权所有 全国城建人才教育培训网--北京华宜开拓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47529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