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

行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行业热点

兰州新区国企改革啃下“硬骨头” 资产总额破2500亿

来源: 时间:2024-04-17 15:27:43 浏览次数:

兰州新区监管企业资产总额首次突破2500亿元,增长7.9%,营业收入增长23.3%……2023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兰州新区国资国企贯彻党工委、管委会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为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

国企改革啃下“硬骨头”

围绕优布局、创环境、做实体,兰州新区聚焦国企改革中的一些“硬骨头”问题,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各项数据飘红、表现亮眼。数据显示,2023年底,兰州新区监管企业经营质效稳步提升,资产总额是改革前2019年的1.6倍,年均增长8.4%,呈现“153”格局:即城投集团1户企业实现了千亿资产,市政集团、金控集团、农投集团、商投集团和石化集团5户企业实现了百亿资产,其余3户企业正通过资产注入、补充项目资本金等方式壮大资产规模,降低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利税分别增长23.3%、0.6%,分别是改革前2019年的3.3倍、1.2倍,年均增长分别为11.7%、2.2%,城投集团、石化集团和水务集团营业收入增速超过30%。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增长12.1%,贡献率达到25%,市政集团、石化集团增速超过15%。实现利润总额8.75亿元,9户监管企业中8户实现盈利,5户亏损子企业实现扭亏,亏损子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1.65亿元,农投集团、科文旅集团、石化集团利润总额实现同比增长。

兰州新区监管企业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市政集团、农投集团、水务集团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其中,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37亿元、同比增长14.4%,城投集团、农投集团等5户企业承担的6个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5%。兰州新区监管企业营业现金比率提升0.3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上浮0.1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同比提升0.1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加1.91万元/人,运行质量持续改善。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围绕高位推动、高质落实、高效推进,锚定国有企业新的“三个明显成效”目标任务,乘势而上启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制定《兰州新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把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为144项改革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台账式推进,逐项明确销号标准。截至2023年底,54项改革任务全年已完成33项,完成三年整体任务的61.11%,并形成了“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评估、年度考核”工作机制。

2024年目标

利税总额突破20亿元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一年。对标兰州新区经济增长目标,结合兰州新区监管企业实际,兰州新区财政局(国资局)研究确定:2024年对兰州新区监管企业实行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进行经营业绩考核,主要围绕价值创造展开,反映出对于商业模式、盈利质量等方面给予的关注倾斜,放松资产负债率要求,给予一定的加杠杆空间,强调比率要求而淡化规模要求,具体要求是“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即:兰州新区监管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利润总额、净利润协同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同比改善,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高,整体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风险,坚决当好服务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力量、带动兰州新区产业体系全面升级的引领性力量、推动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力量。同时,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2024年兰州新区监管企业主要经营指标的预期目标概括为“126”发展目标,即: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突破20亿元,产业类投资完成60亿元。

延伸阅读

2023年以来,兰州新区国资国企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统筹抓好提质效、抓创新、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严监管、强党建等重点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启动之际,新区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推动新区监管国有企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就此,记者采访了新区财政局(国资局)负责人。

据该负责人介绍,上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力促进新区监管国有企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布局结构不断优化,生产经营持续向好,质量效益全面提升。2022年,新区监管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36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758亿元,利税总额16.7亿元,分别是上一轮国企改革前2019年的1.5倍、3.7倍和1.3倍,总体呈现营业收入增速高于资产总额增速的良好发展态势,并在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评估中,新区位列A级、走在前列。
该负责人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全面启动,新区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引领、支撑保障”三大作用,大力推进功能使命性、体制机制性改革,推动新区监管国有企业在新区经济发展中勇当主力军、排头兵。
(一)开展国企研发投入引导专项行动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新区财政局(国资局)负责人表示,新区将坚持把增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重要内容,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促进产学研有效贯通和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推动国企成为更加可靠的战略科技力量。突出抓好高能级研发平台建设,高质量开展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引导专项行动,鼓励支持重点骨干国有企业牵头或参与建设各类高层次研发平台。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通过股权合作、共建联盟等方式,加快建成一批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一批创新联合体、一批实质性的产学研联盟。
“我们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激发国有企业的投入潜能,撬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形成财政资金、企业资金、金融资本等多元投入新格局。”这位负责人说。新区将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经营业绩考核权重,“一企一策”推进考核,切实把考核指挥棒转到企业强化内在价值、长期价值导向上。积极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鼓励国有企业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完善“人才+项目+资本”的新型运营模式,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二)加强战略重组提升产业引领能力
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新区财政局(国资局)负责人表示,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新区将坚守实体经济根基,进一步明确主责主业、加快战略重组,提升产业引领能力。“我们将坚持心无旁骛攻主业,认真梳理主责和现有产业,大力实施‘335+X’产业倍增行动,确保形成‘3+2’业务发展模式。加大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通过并购重组、招商引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加快布局,推动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同时,新区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拓展“源”、建强“网”、做大“荷”并举,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示范性智能工厂,努力实现“三新”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突破20%的目标。大力促进国有资本与各类资本协同发展,落实全国国资三级规划体系,深化国有企业与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其他省市国有企业、兄弟市州企业的股权合作、供应链合作和项目合作,实现双赢。稳妥推进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企业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聚焦突出问题开展亏损治理、处置出清专项工作,通过内部挖潜、重组整合、市场化出清、破产清算等方式,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
(三)发挥监管国企在产业链中的支撑带动作用
“我们将坚决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和能源资源安全作为重大使命责任,不断强化重点领域布局。发挥新区监管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引导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新区财政局(国资局)负责人表示,新区将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及重要基础设施提升行动,通过资本投入、转型升级、收购兼并等方式,引导国有资本加大在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据信息、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布局力度。
在此基础上,新区将不断增强监管国有企业对重要能源资源的保障能力,推动相关国有企业完善加油加气站、储油库等基础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拓展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加快高效电机、配电变压器、高效换热器等用能设备开发,全面推动以光伏、光热、风能、氢能等能源领域装备制造为主要方向的能源装备产业化。推动国有农业企业完善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加工布局,大力推广应用农机装备和节水灌溉设施,加快相关项目建设,保持粮食储备领域的主导地位。
(四)持续巩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面对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新区将持续巩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在精准化、差异化、个性化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改革的质量和效果。
新区财政局(国资局)负责人表示,新区将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前置研究讨论事项的范围、标准和程序,推动国有企业全面评估各治理主体权责事项清单。区别企业层级、功能定位、经营规模、产权结构等客观因素,配齐建强国有企业董事会,促进董事会规范、专业、高效运行。坚持外部董事占多数,拓宽外部董事来源渠道,全面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但不追求过高比例。
“我们将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强化契约目标的科学性、挑战性和契约的刚性考核、兑现,全面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实施与全员绩效考核相配套的‘岗位+绩效’灵活薪酬体系和人岗相适的薪酬标准,建立完善‘按岗位取酬、按成效取酬、按贡献度取酬’的绩效收入分配机制。”这位负责人说。
此外,新区将围绕突出创新水平、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效能增长等方面,持续优化完善企业高质量发展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分层分类努力创建一流企业,推动形成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国内一流企业、省内一流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梯队。深入开展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推动国有企业对标一流找差距、补短板,夯实品牌基础、构建品牌体系、强化品牌管理、注重品牌传播,打造一批著名品牌。

来源:兰州新区报

版权所有 全国城建人才教育培训网--北京华宜开拓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47529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