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

行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行业热点

中央纪委:唤醒“沉睡”资产(如何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反面案例)

来源: 时间:2024-10-08 09:42:06 浏览次数:

图片

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唤醒“沉睡”资产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灵娜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纪委监委聚焦国有资产闲置问题,不断强化监督保障,推动完善国有资产相关配套管理制度,优化盘活国有资产。图为近日,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到某安置小区了解闲置房产通过竞价等方式盘活的情况。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纪委监委针对国企资产闲置问题开展专项监督,重点检查基础设施项目资产处置、国有资产闲置及违规变卖等情况。图为近日,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在富春湾新城小微企业创新园检查公车闲置、变卖情况。

  国有资产资源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盘活闲置资产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对于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合理扩大有效投资以及降低政府债务风险、降低企业负债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从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例看,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有的热衷上马基建项目,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和严重闲置浪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织牢织密监督网络,推动全面梳理存量资产、盘活闲置资产,提升国有资产治理能力,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失职失责,造成废旧物资闲置并丢失,带来不良影响

  “单某身为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本应履行好受托管理的职责,但他却对废旧物资不管不顾,致使公司国有资产丢失。”提起经手的案件,湖北省襄阳市汉江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汉江国投”)办案人员记忆深刻,认为这是典型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失职案例。

  2018年,襄阳市将“城区集中供暖工程”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由汉江国投负责建设和运营。

  2018年9月,汉江国投下属子公司襄投能源负责对16个小区进行供暖改造时,将拆除的钢管、阀门、暖气片等废旧物资,堆放在位于环山路附近的一处自有闲置空地上。

  直至2021年3月,因废旧物资处理工作需要,襄投能源组织对市区供热管线巡查,才发现该批物资已全部丢失。

  调查发现,襄投能源原总工程师(职业经理人)单某,作为相关小区供暖改造项目分管领导,未履行妥善处置废旧物资的管理职责,在物资露天堆放长达30个月期间,仅去现场查看过一次,也未安排专人负责管理。2019年8月,襄投能源召开经理办公会,要求对废旧物资合理分类、强化管理,单某仍不制定措施,不安排人员负责。

  不仅如此,当工作人员报告物资丢失情况时,单某既不及时主动向公司主要负责人汇报,也没有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时隔半个月才去现场查看。物资丢失后,经上级领导督促,单某才去公安机关报案。

  2022年,汉江国投纪委(监察专员办)严肃查处单某违反工作要求,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丢失的违法案件。同年9月,单某受到政务撤职处分,被解除聘用关系。

  汉江国投纪委(监察专员办)有关负责同志认为,案件背后暴露出责任意识缺失、工作作风不实,以及制度监管不力,管理层层失守等问题。

  襄投能源作为新组建的国有供暖改造公司,亟需专业技术人才,单某被作为职业经理人引进,负责供暖市场开发、供暖终端客户项目完善和改造。而单某担任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后,没有真正把自己当成国有资产的“保管员”“守护者”,明知露天堆放的物资存在风险隐患,仍听之任之。

  案发时,襄投能源成立不久,各项规章制度尚不完善,人员结构也较为年轻,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有时办法不多,采取“拖”字诀。由于对相关政策把握不准,公司物资管理制度一直未能出台。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时,仅以会议形式进行督办,事后并无督导检查,导致压力传导上重下轻。

  国有资产长期闲置,甚至被非法占用或变卖,造成损失浪费,严重影响保值增值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原富春湾新城建设投资集团下属资产运营公司负责管理灵桥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期间,未按规定安排工作人员对灵桥供水泵站有关固定资产进行清点核对,也未落实日常监管措施,造成国有资产长期失管,被他人非法侵占变卖。

  2021年12月,该集团资产经营管理部主任冯某某等3人因国有资产监管不力问题,分别受到相应处理。随后,相关资产也被追回。

  在富阳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孙洪看来,当前,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有多种表现形式:一是资产“失管”。部分管理单位对所属国有资产现状掌握不准确、底数不清晰,导致一些资产长期处于无人知晓、无人理会、无人管理的状态,造成闲置浪费。

  二是低价租赁或签订超长期租赁合同。在国有资产出租、转租过程中,要么明显低于市场价,造成资产收益缩水,要么在招租过程中一次性签订超长期租赁合同。短期内看似盘活了资产、增加了效益,实则容易因为租赁期限过长影响资产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

  三是长期闲置导致固定资产自然贬值。一些固定资产在处置过程中,一直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盘活方式,导致长期处于“蒙灰”状态。闲置过程中,自然灾害、磨损老化等原因可能造成资产折损,价格下跌,而日常的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也会增加支出。

  从实际情况看,国有资产长期闲置并非个案,危害和影响不容小觑。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杜金基认为,各地采取多种措施严防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让这一现象有了很大改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国有资产长期闲置,甚至被非法占用或变卖,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浪费,严重影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此类现象应引起关注。

  梳理发现,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或公职人员工作失职失责,如,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原首席业务经理何方恩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被开除党籍。有的职能部门监管缺位、协作不力,如,2023年下半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纪委监委深入开展城市居民小区配套用房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发现小区配套用房被长期闲置、随意挤占、低价出租、非法售卖、违规处置、擅改用途等问题较为突出。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小区配套用房是否按规定面积和要求建设,是否按规定及时交付使用,是否被开发企业私自调换等情况均不掌握。

  有的政绩观错位,如,某市辖区委原书记王某某,未经可行性研究论证,盲目举债强行推进某项目建设,造成大量建筑闲置浪费,不仅浪费国家资财,而且严重破坏党和政府形象。又如,中国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张凤槐热衷上马基建项目,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和严重闲置浪费,受到开除党籍处分。

  更有甚者,在处置闲置国有资产时,违规操作并从中谋利,造成资产“变相流失”。杭州市钱塘区纪委监委第三纪检监察室副主任郭立平认为,从查办案件情况看,一是隐形变异加剧,部分闲置浪费问题通过虚构业务、设立“影子公司”等隐蔽方式出现,旨在非法转移或侵占国有资产;二是与腐败问题交织,一些管理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进行利益输送和权力寻租;三是方式更加隐蔽复杂,如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虚假交易、伪造财务数据等,给查处带来挑战。

  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推动全面梳理存量资产、盘活闲置资产

  唤醒“沉睡”资源,让闲置资产“活”起来。

  在襄阳市,汉江国投纪委(监察专员办)深刻剖析国有资产丢失案,做好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汉江国投制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资产租赁管理办法》,全面规范资产处置、租赁各环节,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规范自由裁量权。针对单某案暴露出部分子公司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问题,汉江国投督促子公司完善资产使用、管理、处置制度,构建系统完备、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

  底子清,才能路径明。汉江国投健全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明确专人负责资产运营管理,形成分级负责、闭环运转的监管链条。完善资产管理台账,依托智慧管理手段,强化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状态查询和跟踪。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织牢织密监督网络。聚焦城市居民小区配套用房存在的闲置浪费问题,淮阴区纪委监委通过“查改治”一体贯通推进,推动城市居民小区配套用房规范管理。

  淮阴区纪委监委还形成监督专报,向区委、区政府作专题汇报,提请区委、区政府对小区配套用房管理使用开展长效治理,整治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中央和省市区有关城市居民小区配套用房的方针政策,厘清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住建局、民政局、教体局、卫健委、街道等单位的法定职责、履职情况,形成职责清单,并向各主管、监管单位提出46个具体建议,督促履职尽责。

  与此同时,淮阴区纪委监委通过“室组地”联动,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核查、逐一销号,通过现场核查、调阅台账、走访座谈等措施,对配套用房被挤占挪用、违规转让、非法出售、低价出租等240余个重点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目前已立案查处15人,挽回经济损失2100余万元,推动建章立制5项。

  实践中,各地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做好整改。泉州市委巡察办针对市属国有企业闲置资产家底不清、盘活力度不够等问题,向市国资委党委发出巡察建议,推动开展专项整治。泉州市国资国企纪检监察机构围绕市委巡察反馈的共性问题,开发建设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并督促市属国企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目前,当地已经盘活半数以上的闲置资产。

  江苏省句容市纪委监委围绕专项审计反馈的“部分国有资产闲置未盘活”问题,结合问题整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推动盘活利用存量土地7.83万平方米、新增使用房产61处,实现资产增收节支400余万元。

  句容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副主任潘雄伟分析,现实中,资产量大而底数不清、存量分散而效益不高、流程复杂而内控不严、监督多元而联动不足,都可能让国有资产闲置。日常监督和巡察发现,个别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数量、轻效益的倾向。

  潘雄伟建议,一方面,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加强对资产盘活成效的监督检查,督促相关激励约束措施落地落实。另一方面,按照“事前重规范、事中重防控、事后重整改”思路,持续巩固监督整治成果,推动职能部门补齐管理短板、堵塞制度漏洞、完善监管体系。同时,以精准办案为抓手,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通过查处一批案件、治理一个领域、总结一类规律、教育一方干部,高标准护航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中纪委为何盯着国有资产闲置现象发声?

中纪委国有资产闲置现象发声答记者问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18日发文指出,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对于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合理扩大有效投资以及降低政府债务风险、降低企业负债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从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例看,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有的热衷上马基建项目,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和严重闲置浪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织牢织密监督网络,推动全面梳理存量资产、盘活闲置资产,提升国有资产治理能力,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就此问题,记者提出问题,请我回答。现将回答提纲附于后。

    1、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为什么会针对国有资产发文?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领导有过专门讲话,国务院、财政部发过文件,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对于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合理扩大有效投资以及降低政府债务风险、降低企业负债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进展不够理想,因此一直在讲。

    纪委这个时候提出这一问题,应该是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例如文章中讲及“单某身为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本应履行好受托管理的职责,但他却对废旧物资不管不顾,致使公司国有资产丢失”。提起经手的案件,湖北省襄阳市汉江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汉江国投”)办案人员记忆深刻。纪委文章举的例子并不算严重,实际情况要严重得多。

    估计,纪委在每个企业都会遇到这一现象。从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例看,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有的热衷上马基建项目,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和严重闲置浪费。纪委发表文章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全面梳理存量资产、盘活闲置资产,提升国有资产治理能力,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2、目前,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现象是否非常严重?

    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实际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国有资产闲置的成因及对策》一文中介绍:据相关资料统计,全国有高达135万亿元的闲置国有资产,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推算,我国目前约有30%~40%的国有资产闲置。全国约有1万多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大量重复建设,国有资产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运营。在国有资产存量中,这一庞大的国有资产凝固不动,不仅不会使资产价值得以实现,反而会因为科学技术进步、自然损等因素导致资产价值贬损。

3、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中纪委文章对襄投能源原总工程师(职业经理人)单某的办案人员认为,案件背后暴露出责任意识缺失、工作作风不实,以及制度监管不力,管理层层失守等问题。这是单个案例。从宏观上看,目前国有企业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政资合一、部门分割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困忧,难以真正实现对国有资产产权的管理。

   有些地方出于本地区、本部门利益在国有资产投资决策上,不考虑宏观经济结构状况,争上价高利大的项目,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

   投资过于分散,企业结构处于低水平分散、重复状况企业集约化程度低,许多企业在一种低水平恶性竞争中败阵下来而一蹶不振,大量机器设备、厂房因停产而闲置,许多产品、原材料因积压滞留而浪费。

   许多新增投资基本上又以外延为主,结果造成“钱一到厂就死”的局面,一方面造成国有资产投资增量短缺,另一方面资产存量部分闲置的状况更为加重。

    产业结构的调整,采取计划调控手段,通过行政命令以关·停 ·并、转”的方式进行企业资产的划拔、组合, 不能根据市场的要求和企业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产权的合理转让,不仅不能使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还容易出现效益好的企业被效益差的企业所拖累的情况。

4、目前,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现象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一是资产底数不清晰。我国各地闲置国有资产数量大、类别多、分布广,包括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以及行政事业性单位的资产和自然资源;监管部门多,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现象,情况很复杂。要完善出台一本明白账、清晰账,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有账可查,使国有资产在阳光下运行,客观上很不容易。

   二是盘活机制不健全。国有闲置资产种类繁多,包括土地、房屋、设备、知识产权等,是典型的非标资产。盘活需要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让这些闲置资产走向市场,实现创收、保值和增资。

    三是配套政策不完善从中央到省、市还没有盘活闲置资产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尤其是人员安置问题复杂、难度大,主体单位盘活措施专业性不强。国有资产的处置往往通过行政命令以「关、停、并、转」等方式进行资产划拨,不能根据市场的要求和企业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产权的合理转让。

    四是资产划转难度大。主要是划转资产矛盾大、历史遗留问题多、产权界定困难。一方面,大部分划转资产土地性质为划拨,无法形成可抵押的有效资产,如办理出让手续,所需税费支出又不堪重负;部分资产办证不及时,两证不齐,或两证皆无;个别的资产是20世纪90年代划转的,至令未办理任何产权登记手续。若借鉴外地经验,探索实行备案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机构又无先例可循、无法可依;另一方面,按照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无产权登记的固定资产是不能入账的,也无法办理产权及财务移交手续。正是由于这部分未入账的无证不动产、低价的出租和变卖出入的不会入账,容易造成企业出现「账外账」,无形中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五是效益发挥难度大一是部分国有企业现有闲置资产呈多、散、小的特点,没有形成整体,开发成本高、难度大,难以整体盘活。二是各地机关单位办公用房存量少,办公资源紧张,划转资产无偿占用现象较为普遍。三是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欠缺。有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和运营能力弱,难以满足国有资产管理运营需要;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个别资产闲置多年,面临「企业管不好、政府管不了」的两难局面,不仅没有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每年还需支付大量的物业费、维护费和入员工资。四是征地拆迁影响大。各平台公司前期通过项目申报,获批了大量土地资产,但由于征地拆迁长期不能扫尾,导致大量土地闲置。

   六、是不是对闲置资产的考核?

    应该有考核,目前似乎没在列入考核内容,只是提倡加强督促激励引导,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或单位以适当方式积极给予激励,对资产长期闲置、盘活工作不力的加大督促力度。

   我认为应该列入考核内容,在一利五率基础上,把闲置资产的考核,也列入,会起作用的。包括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建立资产存量与新增资产配置预算挂钩机制,充分结合存量资产使用状况审核新增资产,优化资产配置,从源头节约财政资金。对闲置浪费严重的部门、单位,财政部门可视情况停止批复新增资产配置预算。

7、纪委这个时候提出这一问题,应该对应国企改革的哪些内容?

    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国资潜力,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做到收益最大化。

    这属于国企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进行企业资产的划拔、组合, 要根据市场的要求和企业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产权的合理转让。从动作方式上看,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挖掘闲置低效资产价值,支持兼并重组等其他盘活方式。

8、工作上怎样推进。

    目前,想不出更新的办法。有一些套话还是可以说的。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全面梳理各地区基础设施等领域存量资产情况,筛选出具备一定盘活条件的项目,建立盘活存量资产台账,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前期摸底排查,将企业资产按照未抵押资产、已抵押资产、拟处置资产等进行分类管理,并建好相关台账档案,确保每项资产都最大化运行。

    要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发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积极推进产权规范交易,积极落实产权界定、手续办理等项目盘活条件,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提高项目收益水平,形成政策合力。要规范有序盘活存量资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公开透明确定交易价格,落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工安置等规定,提升专业机构合规履职能力,确保基础设施稳健运营,保障公共利益。

   盘活方式主要是,1、优化在用资产管理。2、推进资产共享共用。3、加强资产调剂。4、实施公物仓管理。5、开展资产出租、处置。6、探索资产集中运营管理。

    上面讲的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现象存在的问题“五大难”解决了,才能推进。中纪委的文章提醒重视这个问题了。估计,纪委的人再下去会注意这个问题的。各级国企干部要入神了。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全国城建人才教育培训网--北京华宜开拓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47529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