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

行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行业热点

【厅长访谈】积极作为 跑出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加速度”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林瑞良

来源: 时间:2019-10-28 16:52:13 浏览次数:

70年峥嵘岁月,70年砥砺前行,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重新站起来、富起来并一步步强大起来的当代中国,不断爆发出化沧海为桑田、化腐朽为神奇的磅礴力量,接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实现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各个地方的成就和发展同样吸引了无数世人的眼光,尤其体现在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上。以福建省为例,数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不断跑出“加速度”,不仅为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还不断助推新时代新福建在经济高素质、生态高颜值的新征程上奋勇向前。

“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民生性、社会性强,与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林瑞良介绍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福建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各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非凡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更是以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为着力点,全力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由点到面,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的6年,是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投入最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改变最为显著的6年,也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强的6年。这6年,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对助推经济平稳增长作出积极贡献,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约2.7万亿元、占同期固定投资约20%,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依赖程度呈下降趋势,在固定投资中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22.7%下降到近年来的15%左右;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万亿元、年均增长17.4%,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7.8个百分点,2018年产值居全国第七;建筑业税收贡献表现突出,税收收入在全省国民经济细分行业中仅次于房地产业、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位居第四位。”林瑞良颇为感慨地说。

事实的确如此,6年来,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再一次提档提速,全省开展了“点线面”攻坚、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行动,扎实推进“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等近20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署的试点工作,已累计安排各类建设项目超4万个,完成投资近万亿元。

其中,新建改造市政道路、绿道以及雨水、污水、供水、燃气管网4.3万公里、约占总长度的42%。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3.02%、99.8%,新增建成区园林绿地1.3万公顷,实现省级及以上园林城市(县城)全覆盖。累计6700多个村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创建600多个示范村,全省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行政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机制实现全覆盖,超过90%的乡镇覆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同时,人民的居住条件也明显得到改善。6年来,福建省新建商品住宅2.9亿平方米,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8.9万户、连续10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住房公积金新增缴存额和发放贷款实现翻番,满足职工购房需求;全省人均城镇住房面积从2012年的38.2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43.1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5万户,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林瑞良表示,下一步,福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嘱托,落实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各项工作要求,着力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补齐民生基础设施短板、推动乡村建设、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提升历史文化保护水平、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6个方面,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好作风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共同缔造,人居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经过若干年的建设,目前我国的城乡建设已由单纯注重数量扩张转向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更好满足民生的需求,更加注重城乡的环境、品质、生态以及生命力。其中,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还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林瑞良表示。

近几年来,福建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中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改造了7600栋、35万户。其中,福州市鼓楼区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获得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厦门市入选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福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得到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我们的工作因此也得到了群众充分肯定及赞许。我们到厦门调研时,小区里的群众都非常热情自然地跟我们打招呼,很多群众还能直接叫出地方领导的名字。”林瑞良说。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福建一直遵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年来倡导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真正以党建引领为思路、以老百姓为中心、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也广泛团结了社区群众。

“我认为,下一步在全国各地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中,都应该持续坚持‘共同缔造’理念,不单要在物质形态方面满足老百姓的利益需求,更要在非物质形态方面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政府的温馨,并与政府一道形成合力。”林瑞良十分看重“共同缔造”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中的经验作用。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建设上,福建除了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在治污治涝等方面力度也很大,尤其是市场化推动污水垃圾治理,福建走在了全国前列。数据显示,目前福建城市污水垃圾治理市场化程度达80%,超过90%的县已推出以县域为单位的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市场化项目。另外,福建全省城市包括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8%,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总无害化处理能力63.5%,均高于国家“十三五”指标要求并提前完成。

“垃圾分类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部署落实的一项‘关键民生小事’,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有力指导下,福建省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建章立制、逐步启动,成效初显。尤其是厦门起步较早,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已连续5个季度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46个重点城市考评中排名第一。”林瑞良自豪地说。

此外,作为全省人居环境建设的亮点,为加快建设“十五分钟城市居民活动圈”、拓展公共活动空间、服务附近百姓休闲游憩健身、促进城乡绿色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福建还建设和改造提升了一大批综合性公园、郊野公园、滨水绿地、绿道等。截至2018年年底,福建共建成公园1075个、绿道5800公里;建成区绿地率达40.17%、绿化覆盖率43.8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3平方米。

多管齐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与那明月一同从古时款款而来的,还有承载着城市与乡村独特记忆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们久经岁月的洗礼,无声无息地铺陈在苍茫大地,一如既往地深沉、隽永。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近18年,先后就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一直引领并指导着福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走向深入,使全省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福州市三坊七巷、泉州市中山路、漳州市香港路—台湾路、厦门的鼓浪屿等,地方同志做了大量工作,陆续得到老百姓的高度肯定。特别是这几年,通过与乡村振兴的结合,保护老建筑、活化老建筑,让老百姓从经济发展方面得到了好处,也让老百姓真正找回了归属感,外出打工的老百姓也陆陆续续开始回乡创业就业。”林瑞良说。

在认清了“真宝贝”、意识到“真宝贝”的价值后,福建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上一直坚持“留旧”、“留文”、“留魂”,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全国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方面交出了一份份亮丽的成绩单。例如,福建土楼、厦门鼓浪屿先后被列入世遗,全部历史文化名城、60%街区、70%名镇名村、90%中国传统村落均已完成保护规划编制等。在此基础上,福建传统村落保护还争取中央补助资金6.845.46亿元、省级财政投入4.1亿元重点扶持75个镇村保护发展,并带动社会资本和村民投工投劳,累计投入保护发展资金50亿元以上,打造了永泰嵩口镇、屏南龙潭村、南靖塔下村、尤溪桂峰村、泉港土坑村、福安廉村等一批示范点。

除坚持“应留尽留、应保尽保,坚持活化传承、有效利用”外,针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福建始终坚持技术先行、强化服务,并紧紧扭住人才这个关键点、薄弱点,成立了省、市、县三级专家服务队伍,着力培育设计、施工、工匠三支队伍,组建规划设计、能工巧匠、艺术文化、产业运营、华侨乡贤五支服务团队。近年来,福建先后扶持了一批古建修缮龙头企业,着力集中建设一批构配件材料生产基地,制定完善了一批古建修缮技术标准,还建立健全了古建修缮技艺传承人和传统工匠名录。

“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发展格局。”林瑞良深有感慨地说,“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福建的历史文化街区如三坊七巷、中山路等,其中的很多建筑骨架和元素都被从福建走出去的建筑业企业、房地产企业移植到北京等地。我认为,这也是历史文化遗产另一种很重要的保护和利用路径,未来仍然值得推广。以点带面,奋勇当先,广大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者将一如既往努力拼搏,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道路上跑出我们的‘加速度’”。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19.10.25 程小红


版权所有 全国城建人才教育培训网--北京华宜开拓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47529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