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现任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轨道支队干部。参加工作以来,刘洋凭着对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根地铁建设工程执法一线。从刚入行时的“愣头青”到现在的“排头兵”,10年的执法生涯见证了他的成长,也见证了新时代住建人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奋斗历程。
知责于心,刻苦钻研勇实践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大动脉,其建设发展直接关乎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怎样才能履行好工作职责,是刘洋常常思考的问题。刘洋从制度基础、思想方法入手,以改革促提升,以创新谋发展,全力完成各项质量安全执法任务。
刚刚接触地铁监管任务时,工程建设各方管理标准、自身执法工作制度都处于空白,迫切需要出台一套规范化管理文件来指导工作实践。时间紧、任务重,刘洋从零开始,主动放弃休息,经常加班加点到半夜,以严谨、负责的态度起草每一个文件、制定每一个方案。先后参与编制出台《人员实名制管理办法》等3项管理文件、《地铁Ⅰ、Ⅱ级风险源监督方案》等5项监管方案,为有效开展质量安全执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专业技术是为地铁建设保驾护航的基本功,刘洋对结构、机电、弱电等专业知识刻苦钻研,光是笔记就有十几本。每当地铁建设遇到技术难题,他立即进入“作战状态”,与参建单位开展联合攻坚。天津地铁8号线下瓦房站为地下5层车站,基坑深度达到38.3米,是天津在建最深的地铁站,地连墙超深超大,长度在66米至69.5米之间。受场地狭小局限,钢筋笼的吊装非常困难。刘洋带领项目攻关小组经过多次讨论,决定采用分节吊装工艺,并提高分节吊装的对接速度,最大限度降低施工风险,切实提高了施工质量与工效。相当于20层楼高、重达120余吨的超深超大地连墙,被刘洋与攻关小组顺利攻克,为下瓦房站土方开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洋注重用创新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研究、谋划质量安全新招法与新思路。结合地铁建设工程深基坑、盾构、冷冻法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难点与痛点,他详细询问、调研其他城市先进经验做法,探索适合天津现状的管理模式,将工作成果转化为科技课题与地方标准。先后编制完成“天津市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风险防控操作规程”“施工安全远程监控报警系统”等3项课题及《冻结法设计施工技术规程》《盖挖逆作法施工规程》等3项地方标准编制工作,为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风险,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注入了新动力,增加了保障。
履责于行,拼搏奉献敢担当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安全是工程建设的保障线,对于地铁建设尤为重要。由于地铁多集中在人员密集、建筑物集中的地区,隧道穿越铁路、河流、既有线路等,风险无处不在,一旦发生险情,后果不堪设想。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刘洋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立足实践,积极探索,全力履行好执法职责。
刘洋结合地铁深基坑开挖、盾构始发接收、联络通道开挖等高风险施工特点,逐个环节制定防范措施。将紧盯危大工程、抓好风险环节管控作为执法工作主线,以不间断巡查,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力保施工安全。据统计,在一条线路的建设周期中,刘洋的现场检查次数达160余次。可以说,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恶劣天气,无论是周末双休日,还是新春佳节,他都始终奔走在工程一线。
地铁验收涉及20多个专业,如何保障验收质量、按期开通,向全市人民提供高效、安全、快捷的地铁工程,是对地铁执法人担当的一种考验。面对各工序、各部位专业多、线路长、系统繁杂等状况,刘洋充分考虑各个验收环节存在的问题,主动与参建企业对接,超前谋划验收中的每一个细节,共同商讨验收中的每一个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验收中的每一个难点,详细对接每一个验收的时间节点,把全市人民的期盼紧紧扛在肩上,早出晚归,仔细检查工程的每一个部位,反复丈量每一个盾构区间,认真核对每一份调试记录,严肃对待每一个问题,用一双手、一双脚在始终拼搏着,服务并保障了1号线东延、4号线南段、6号线等6条地铁线路和3座交通枢纽顺利投入运营。
支队领导这样评价刘洋:“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洋同志是建设工程执法人员的优秀代表和榜样,他勤奋、担当、敬业、廉洁、为民的精神,激励着更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地铁是一座城市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承载着广大市民的期望,影响千千万万家庭出行。刘洋将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振奋精神、改进作风、严格执法,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动天津市轨道交通建设,以新作为、新面貌、新形象为加快建设五个美丽天津作出更大贡献。
摘自 《城乡建设》 202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