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

行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行业热点

打通“堵点” 创新赋能 ——南充探索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审验新路径纪实

来源: 时间:2022-07-04 17:17:34 浏览次数:

在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消防设计验收成为一道难关,消防改造“老建筑难以满足新标准”问题突显。作为全国既有建筑改造消防审验试点城市,四川省南充市经过不断探索,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提出了新思路。

加强顶层设计 寻找突破口

部分既有建筑设施设备老旧、可燃物品多、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突出。同时,受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技术水平及技术标准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改造过程中受限于建筑结构、楼间距、消防车道等客观条件,在不大拆大建的前提下,无法完全执行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消防改造难以整改,使得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也缺乏依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既有建筑改造及城市更新工作的推进。

为平衡好改造老建筑和保障消防安全之间的关系,打通老旧小区、旧商业街区、旧工业厂区和历史建筑改造消防审验堵点,南充市坚持制度创新与风险管控相统一、优化服务与规范流程相结合、科学管理与安全发展相促进的试点原则,以系统谋划、科学统筹、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为“旧房新改”提供可操作“说明书”,助推城市更新。

南充市以问题为导向、安全为底线、稳妥为前提,通过建立协同机制、制定技术指南、探索告知承诺制等方式,最终确定以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为突破口,解决山地丘陵古城镇消防审验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以旧商业街区、旧厂区、老旧小区改造为切入点,破解中小城市更新、老旧资产盘活、旧房新改消防审验手续难办困局。

优化审批路径 建立监管体系

为简化既有建筑改造消防审批路径,南充市从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自救他救相结合、主动被动互兼顾,全方位多维度提出“1+N”消防改造技术模式。

通过规划许可正负清单+自规部门函询确认模式,南充市破解改造规划许可提供难题,对消防审验补审补验、小型限额“小微改造”工程实行告知承诺制、降低改造风险购买火灾综合险,推行“智慧消防”“一网通办”。

为防止消防审验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审验报告、冒名顶替从事技术服务等问题的出现,南充市印发《消防审验技术服务机构信用管理办法》,建立消防审验技术服务机构名录库,按照宽进严管的要求,加强事中、事后动态监管,建立“红黑榜”和信用恢复机制。

在验收方面,南充市破除观感式验收,采取“照图验收+联调联试双验收”模式;通过先审后核,缓解医疗、养老等行政许可与消防审查条件互为前置的矛盾;在消防安全评估方式上,提出特殊消防设计论证这一解决方案;对未审先建、未验先用、未备案抽查违法线索和违法行为监管职责不明问题,南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市消防救援等部门印发《消防审验监管协同机制》,形成街道社区“网格化”监管体系。

探索审查依据 推进改革创新

既有建筑改造受客观条件限制较大,消防审验新旧标准不一致,且存在山地丘陵城镇建筑连片、巷窄且深、台阶坡陡、乱搭乱建等导致消防车辆无法到达,老旧建筑消防设计缺失,消火栓、喷淋、水炮适用范围不明等问题,对此,南充市编制《既有建筑改造消防设计审查技术指南》,提出双评估、一论证、处方式、补偿式、性能优化式消防设计审查思路,初步建立既有建筑改造消防设计审查新旧规范适用标准体系。

针对更具特殊性的历史建筑,南充市提出“设置微型消防站+专职消防员+消防摩托+消防竖管+水炮覆盖+无线探测+智慧消防”的“七防”模式,实现保护与改造的统一。

为确保改造的顺利推进,南充市对北京、深圳、重庆等地70余个项目及正反案例进行调研,收集改造过程中产生的行政类和技术类等消防审验问题,建立问题台账,为后续政策和技术的制定提供依据,委托专业机构在政策依据编制、试行指导等方面提供技术保障,并建立试点项目库。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对试点改造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及时调度专业力量给予政策法规和技术指导,形成“试点信息共享、决策建议共谋、试点工作共推”的良好局面。

南充市通过自身实践,已成功改造多个试点项目。其中,顺庆区三公街旧商业街改造创新提出“简易喷淋+消防竖管”,节约消防设施改造资金约2000万元;蓬安县周子古镇创新提出“打通防火隔离带+水炮覆盖”,解决历史建筑连片消防设计缺失等难题;阆中市旅游局旧办公楼改造按照技术指南要求,采取“技防+人防+物防”,取得消防改造“设施齐全、系统完善”的良好成效。

截至目前,南充市形成了一张对症下药的“良方”,已印发4部试点政策和技术依据,为项目后续办理消防审验手续提供出路,解决了多年来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消防审验手续办理难题,为山地丘陵古城镇和中小城市更新消防审验趟出崭新路径。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7.04 南川文

版权所有 全国城建人才教育培训网--北京华宜开拓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47529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