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绿地配置,拓宽小区道路4500平方米;解决停车难问题,新增停车泊位625个;建设450平方米群众活动小广场,配备健身器材12套;设立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35套。
新做屋面防水3650平方米;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增加外墙保温10万平方米;实施供暖分户改造1060户,改造供热管网2600米;拆除占用消防通道违建300余平方米,更换围墙护栏150米。
小区门口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新增监控设施75套;设计建造智能充电桩;新增智能快递柜。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纺织路街道通过对警苑小区等22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144栋老旧住宅旧貌换新颜,惠及群众1.3万人。
找准群众急难愁盼的“靶心”
构建共治共建共享治理格局
纺织路街道以解决影响群众正常生活的问题为切入点,坚持政府主导、街道牵头实施、企业和群众共同参与、片域推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构建了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按照“区级统筹、街道实施、部门联动、社区协同、企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统筹协调作用,把民主协商“共谋”贯穿改造全过程。
成立以“两代表一委员”、居民代表、党员为主的志愿服务队,从宣传动员、组织发动、沟通协调各环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有力度、有温度。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累计走访群众3000余次,发放调查问卷1060份,梳理意见建议215条,最大限度听取民意、汇聚民智。
将老旧小区改造基础类、完善类和提升类三个标准与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相结合,科学编制改造方案,因地制宜补齐既有居住社区建设短板,合理确定改造内容,围绕提供更为方便、高效、优质的服务,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入手,完善和提升小区服务功能,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充分利用小区闲置土地,新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市政道路等。增加了小区养老托幼、为民服务等功能,畅通了小区居民出行,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级补助、区级配套、社会筹集
多元筹资补短板
解决了资金短板就牵住了老旧小区改造的“牛鼻子”。立足改变以往财政“唱独角戏”的窘境,纺织路街道按照“上级补助、区级配套、社会筹集”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方式,探索了老旧小区改造及公共配套服务资金利用的新模式。
上级争取,紧抓老旧小区改造一系列政策机遇,争取中央专项补助资金470万元;区级配套资金4000万元,用于建设幼儿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周边道路。申请专项债券3200万元。
企业支持,动员老旧小区产权单位或管理部门出资参与改造。街道实施土建部分改造,燃气、通信、供水等管线运营企业实施管线改造,累计筹集企业支持资金约700万元。
群众自筹,积极宣传动员群众,通过住户出资或捐资捐物、投工投劳的方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鼓励群众开展室内改造,累计投入资金达300万元。
部门联动,教育部门整合幼儿园等教育场所,为新建幼儿园配备基础设施;组织部门通过资金支持,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信企业实施线路归集入地;民政部门通过项目资金,支持建设社区养老中心、社区服务中心。
社会赞助,探索引入社会资本或专业机构,建设安装智能充电桩、停车场、广告牌、快递柜等设施。
全过程参与、评价、监督
把民心工程办到群众“心坎上”
群众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质量怎么样、什么时间完成、改造的效果怎么样很关注。对此,街道办事处按照“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思路,让群众全过程参与、全过程评价、全过程监督,真正把民心工程办到群众“心坎上”。
根据区制定的老旧小区改造联席办公联审方案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开设办理项目立项用地规划、工程建设、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手续的绿色通道,进行容缺受理,先审批后补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街道作为项目实施主体,专人负责对进场材料落实“三方”(材料设备管理人员、质量检查员、监理人员)共同查验制度,严格落实进场工人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施工要求,采用“双随机”“四不两直”方式,随时抽查检查。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对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严把设计关、质量关、进度关、安全关。
围绕建设生态型、服务型、智慧型、文化型等特色宜居宜养小区的思路,按照“一小区一特色”的原则,注重挖掘现有资源、增加群众的归属感。新建了幼儿园、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辐射周边区域,丰富服务供给、提升生活品质。
围绕常态长效化管理,充分发挥专业组织和群众自治优势,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后维护更新进入良性循环。
探索引入专业化管理服务。参照新建小区物业管理模式,由原建设单位公开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物业服务。强化后期监管,实现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简易到专业,共同维护改造成果。
充分发挥群众自主性。结合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热情和作用,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指导下,实行居民自治,通过民情理事会、业主大会等,推广“方案共谋、点位共建、环境共管、效果共评、服务共享”的“五共”方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破解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管理难题,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2.08 张素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