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

行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行业热点

关于新质生产力和招商,黄奇帆和几位地方主政领导这么说!

来源: 时间:2024-06-06 16:13:42 浏览次数:

当下,「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园区圈最火的词汇之一。

这些年,关于「生产力」,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一词最早出现在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而最近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了年度政府工作任务,在顶层规划引领下,各地政府也纷纷根据当地现有优势谋划新质生产力的破题之法。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如何将新质生产力招引融入招商引资工作中?

正文:

图片

黄奇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近期,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发表了题为《围绕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演讲,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全面解读。

以下为演讲节选:

我认为新质生产力大致有三个「新」构成

第一个新是「新制造」

我个人理解「新制造」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的医药、新的制造装备和新的信息技术五个领域,但要称得上是「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不是那些普通的科技进步、不是边际上的改进,而是要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所谓颠覆性科技创新,我认为以下五个新的标准至少要满足一个

一是新的科学发现。这是「0到1」、从无到有的,对我们这个世界有新理解的重大发现。比如量子科学、脑科学的研究,可能会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自身的认知往前推进一大步。

二是新的制造技术。也就是在原理、路径等方面完全不同于现有的技术路线,却能够对原有的工艺、技术方案进行替代的制造技术,比如未来的生物制造,通过生物反应器的方式制造人类需要的各种蛋白、食品、材料、能源等等。

三是新的生产工具。工具变革在人类发展史上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因为工具的革新带来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EUV光刻机的出现让7纳米、5纳米芯片制造成为可能,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让新车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等等。

四是新的生产要素。过去的制造靠劳动力、资本、能源等要素,未来的制造中除了这些传统要素外,还会有数据这一新的要素。新的要素介入让生产函数发生了新的变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会产生新的交叉组合和融合裂变。

五是新的产品和用途。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进入千家万户的「四大件」「五大件」,近几十年是家电、手机、汽车等等,未来可能是家用机器人、头戴式VR/AR设备、柔性显示、3D打印设备和智能汽车等等。

回到当下,我们发展新制造需要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为重点,「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如今,我们看到全世界在这些领域的进展很快,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推进科技进步,一批颠覆性的产品和科技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生产可能性曲线实现新的拓展和跃迁。这是我讲的第一点,就是「新制造」。

第二个新是「新服务」

服务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构成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新生产力需要有新服务,这个服务的重点在于镶嵌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当中,对全球产业链具有重大控制性影响的生产性服务业。

关于服务业,世界经济版图里现在有三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在各种高端装备里面,服务业的价值往往占这个装备或者是这个终端的50%-60%的附加值。比如,一部手机有一千多个零部件,这些硬件形成的附加值占产品价值比例约45%,其余55%是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各种芯片的设计专利等等,就是各种服务。这些服务看不见摸不着,但代表这个手机55%的价值所在。其他如核磁共振,或者是各种各样的高端装备、终端都差不多有这样的特征。

第二个特征,整个世界的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越来越大。三十年以前,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左右,现在已经达到了30%,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货物贸易比重在收缩,服务贸易在扩张。

第三个特征,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他们GDP的总量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经常说美国的服务业占美国GDP的80%,似乎有些「脱实就虚」,是不是有泡沫?需要注意的是美国80%的服务业里面有70%是生产性服务业,这70%×80%就是56%,也就是美国25万亿美元的GDP里面差不多有13万亿美元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和制造业强相关的高科技服务业。欧盟27个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78%,这78%里面有50%是生产性服务业,也就是欧盟GDP的39%是生产性服务业。美国生产性服务占GDP的50%以上,欧盟占40%左右,其他发达国家、G20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大体在40%-50%之间。

对比之下,这三个服务的指标恰恰是我们国家现在生产力的短板,我们2022年GDP当中制造业增加值占27%,服务业增加值是52.8%,但这52.8%里面有2/3是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不到1/3,也就是说我们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约为17%-18%,跟欧洲(40%)、美国(50%)相比差距是比较大的。

换言之,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实现高质量的中国制造,必须把跟制造业强相关的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搞上去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和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和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批发与贸易经济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共十大类。这十个板块和制造业是强相关的,制造业的各种附加值,服务性的附加值都是由它来代表,如果不到位则制造产品就不会高端化。目前我国虽然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但与制造业强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却相对滞后,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位置不高的根源就在于这个方面。

此外,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存在结构比例与世界不同步的问题,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2019年全球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大体上在30%左右,中国的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比重去年仅仅是12%。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去年是2.85万亿元人民币,一半以上是生活性服务业的出口。我们有3万多亿元人民币的服务贸易进口,进口的基本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可惜进口的生产性服务业大部分不是中国贸易公司做的生产性服务业进口,而是外国服务贸易公司做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的输出。

在这个意义上讲,培育新质生产力实际上就是要使中国服务业的50%是生产性服务业,整个GDP板块中生产性服务业要力争达到30%。如果我们的服务业占GDP的60%,60%里面有50%是生产性服务业,整个GDP板块当中生产性服务业就能够占到GDP的30%。尽管还达不到欧洲(40%)、美国(50%)的比例,但是由现在的不到20%增加到30%,这增加的10个百分点,对现在120多万亿的GDP来说就是12万亿。如果服务贸易也增加,从现在12%的比重增加到全部贸易总量的30%,使我们的高端制造中服务价值能达到终端制造产品总体附加值的50%左右,这是新质生产力制造业的方向。生产性服务业上去了,新质生产力的制造也上去了。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个「新」。

第三个新是新业态

培育新业态的核心是推动产业变革,是产业组织的深刻调整。我认为有两个关键推力

第一个关键推力是全球化,新业态的形成要与全球潮流连在一起,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制度型开放,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这就是一个新的业态,是世界潮流,我们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需要内外贸一体化,换言之我们的市场体制必须从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内外循环一体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为此,去年12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调整完善国内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检验认证衔接、监管衔接,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则,国务院的这些措施正是这个改革的内在目标所在。

第二个关键推力是数字化,形成产业互联网,现在我们消费互联网做的风生水起,而产业互联网基本上刚刚开始。产业互联网不仅是国内产业的互联网,还包括国际国内的产业互联网,这种产业互联网有两种,一种是一个企业集团、一个大型制造企业从设计、市场、信息、销售信息到开发、制造、物流的一体化的数字系统,这是在讲一个个企业的产业互联网,就跟我们90年代讲的SaaS、2000年以后讲的ERP一样,是一个企业制造业的工业自动化,从市场到销售、设计整个的自动化的产业互联网系统。

但是市场正在发展的是另一种产业互联网,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和各种终端,将触角伸到全世界的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实现小批量定制、大规模生产、全产业链贯通、全球化配送,在这样的平台上集聚了几百家提供生产性服务业的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物流运输等企业,几千家的制造业企业,以及上万家各种原材料供应商,这些企业之间用数字系统进行了全面贯通,依托这样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这些企业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全产业链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真正实现了以销定产、以新打旧、以快打慢。现在这样的产业互联网,中国有那么一批,这样的平台放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城市就因此带来几千亿、上万亿的销售值,同时带来几千亿、上万亿的金融结算,还会带来物流和其他各种服务,就变成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服务中心。所以掌控未来产业互联网全球的平台,谁就是「三中心」莫属。

总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以及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业态,形成的聚合体就是新质生产力,我们国家在制造业板块、服务业板块、新业态板块都有巨大的潜力,现在的短板就是未来巨大的增长极,我们希望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制造业克服短板,成为未来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图片

新质生产力招商引资怎么做?

作者选取几位地方主政领导关于新质生产力招商引资的论述,供参考。

1、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

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也必将是一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

要视人才为珍宝。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决定性因素。视人才为珍宝,关键是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珍宝绽放光彩。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的平台和机会,更要打通人才价值实现的通道,让各类人才在研究探索创新时拥有足够舞台,在成果转移转化中获得应有收益。

要与企业同奋斗。要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政产学研协同发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锻造「撒手锏」技术,研发更多「根技术」,让企业把腰杆子挺起来。支持企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企业生产技术的整体提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未来产业孕育孵化。

要用市场育动能。深刻把握产业科技创新的演进逻辑,把超大规模市场这一独特优势,切实转化为加快创新发展的优势、胜势。根据市场需求凝练科研问题,依托市场优势吸聚创新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兑现创新价值,让市场力量激发出更加澎湃的创新动能。

要向改革要活力。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下好改革「先手棋」,抓紧推进地方科技管理机构改革,带动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和具体处发展,切实打通制约产业科技创新的卡点堵点。持续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在更广阔的空间布局产业科技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2、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怎么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们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坚持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不断以创新之力催生稳增长的支撑点、调结构的突破点、新动能的生长点,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扛稳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

一是强化创新引领,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巩固拓展「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省科学院、环省医学科学院、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的创新生态圈。深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推动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势领域创新联合体全覆盖,依托智慧岛体系完善科技企业孵化成长链条。加快高校「三个调整优化」,大力支持「双一流」建设和第二梯队创建,积极争取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落地。创优人才发展大生态和用人单位小气候,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二是突出换道领跑,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把发展未来产业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既做「有心栽花花要开」的事,也做「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在多点发力中跨越赶超。特别是积极推进集成电路补「芯」、软件产业铸「魂」,深化人工智能大模型运用,集中力量突破量子芯片、量子编程、量子精密测量及相关材料和装置制备关键技术,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基材料等领域抓住重点发力,推动先进基础材料提质发展、关键战略材料培育壮大、前沿新材料前瞻布局,加强高端仪器设备研制与产业化,培育类脑和仿真机器人细分赛道研发优势和产业高点,打造氢能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注重数智赋能,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优势。以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建设为引领,深度融入「东数西算」,打造算力高地。做强数字核心产业,一体推进补芯、引屏、固网、强端,培育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光电、先进计算等产业链。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推进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建设,拓展「人工智能+」、「5G+」等应用场景。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四是加快绿色转型,塑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方式。以开展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为契机,全链条推进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一体推进控煤、稳油、增气、引电、扩新,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发展高效节能设备、先进环保装备、节能环保综合服务等产业。

五是坚定深化改革,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体制。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健全科技服务综合体工作机制,推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改革,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范围。推动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走深走实,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扩大制度型开放,以一流营商环境保障高质量发展。

3、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机遇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巩固拓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实施效果,完善科技特派团制度,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将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巩固工业企业设备上云率成果,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盯各市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要积极布局发展未来产业,依托承接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持续加强与京津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推动空天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产业取得更大发展。

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优势。要做强绿色制造业,坚持以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为抓手,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广应用先进绿色技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要发展绿色服务业,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要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抓好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风电光伏项目等建设,推动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强省。

要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要着力强化金融赋能,拓宽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搭建科技、产业、金融对接平台,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要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深化拓展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推动涉企政策精准直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要强化人力资源保障,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

4、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全面贯通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集成政策链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大势所趋、优势所在、使命所系,要全面贯通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集成政策链,努力以新质生产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一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坚定落实创新国策,集聚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打造高标准未来大科学城,构建高效能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更加注重培养「独角兽」等高成长性企业,加快打造科创「双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二要强化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光储、智能家居、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培育壮大量子、空天技术、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强用好产业研究院,依托龙头企业常态化举办「三会」:供应商大会、经销商大会、银企对接大会,加快打造「6+5+X」产业集群。


三要强化改革攻坚突破。坚持敢闯敢试、先立后破,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完善要素保障、场景创新、亩均效益等工作机制,迭代升级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四要强化绿色低碳转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更大力度支持企业打造灯塔工厂、零碳工厂、绿色工厂,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

五要强化人才战略支撑。落实「管行业必须管人才」职责,推动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同向发力,既集聚高层次人才、技能型人才,也吸引「偏才怪才奇才」,以人才工作主动性赢得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动权。

六要强化塑造包容文化。树牢「不怕错投,就怕错过」的导向,拿出「只要值得,一定舍得」的诚意,保持「不是最好,学习最好」的劲头,包容「大胆试出的风险」,力避「不干事只求保险」,持续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5、苏州市长吴庆文:科技招商是培育未来产业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

科技招商是培育未来产业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的重要抓手抓科技招商就是抓人才、抓创新、抓未来,就是抓「四链融合」、抓新质生产力。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树立坚定不移、矢志不渝抓创新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踏踏实实、扎扎实实招引培育科创企业和项目,打造标志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要营造「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荟萃,创新成果涌流,创新活力迸发」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让优质企业和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科技招商的核心是招引高水平团队,要大力招引有专业学识、有技术储备、有创业梦想的团队,引育技术好、团队好、前景好、市场好的企业;基础是加强科招队伍和机制建设,要建优建强科招中心,建立细分领域的专业化招商公司,做好政策统筹和兑现,做优配套服务;关键是营造创新生态,要匹配人才、科技、产业政策体系,打造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提供专业精准企业服务体系,倡导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定力、眼界和视野,高度重视、肯花精力、投入感情做好科技招商工作。要重视科招人才的培养,给予一线科技招商人员待遇支持、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来源:园区在线

版权所有 全国城建人才教育培训网--北京华宜开拓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47529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
在线咨询